開箱
-
HyperX Pulsefire Surge電競滑鼠實測開箱,RGB燈光可32個分區自訂色彩!
HyperX旗下電競週邊產品,滑鼠部分的數量尚在累積增加之中,所介紹這Pulsefire Surge是為當前第二款選擇。Pulsefire Surge與先前的Pulsefire FPS對照,其120.24x40.70x62.85mm尺寸相對適中些,但標示總重量130公克反而重上一截,如此提供不同的操作握感、應用範疇選擇。 Pulsefire Surge全黑上蓋純粹為塑料材質,並未經過容易變質的皮革漆處理,倒是左右兩側手指會觸及位置,有加入橡膠材質來提升觸感。它的外部左右對稱曲線相當典型,握感和大家所熟悉相近樣式產品接近,惟基於每個人習慣握姿差異因素,大拇指多少會有觸及側面按鍵的可能。 核心採用Pixart型號PMW3389感測器,原生解析度最高達16000DPI,Pulsefire Surge預設提供800、1600、3200DPI這3種組態,可透過滾輪一旁的快速鍵切換。至於對操作觸感同樣顯著影響的按鍵部分,Pulsefire Surge總計有6個按鍵,左、右鍵是採用Omron微動開關,強調5000萬次鍵擊耐用度。 其餘重點規格如速度450IPS、加速50G,所採用USB 2.0介面輪詢率最高1000Hz,內建記憶體可以儲存3組設定。沒少掉的還有燈光效果,內建一圈RGB LED燈光,提供4種亮度調整與個別發光設定彈性。前述特點,可另外下載安裝HyperX NGenuity軟體,依據個人習慣與喜好來最佳化調整。 產品預設提供波浪、循環、恆亮發光模式,搭配HyperX NGenuity軟體進入自訂頁面,可自行設置喜好色彩。而在進階項目內,能針對HyperX標誌與燈環設定,後者具有32個個別設定彈性,惟發光模式僅恆亮和波浪。至於性能內可以設置滑鼠靈敏度,切換時會在電腦畫面上顯示解析度,最後巨集如其名,能依照個人偏好來運用。 和競爭產品相較,Pulsefire Surge所支援發光模式較少,儘管對熱愛光害的玩家來說並不夠,倒是能透過軟體輕將之易全數關閉。其建議售價為1,990元,整體使用感適中、合宜,是值得參考之。 廠商名稱:HyperX(Kingston)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新台幣1,990元
-
ASUS RT-AC86U AC2900 AiMesh無線分享器,打造家庭無縫上網的最佳利器
當今Wireless Router (無線路由器) 產品功能越來越強大,訊號也越來越強,但只要在一些大坪數的辦公室、家裡,或是有上下樓層需求的場域,仍需設置多台Router,來確保無連線死角,以提供無縫接軌的高速上網環境。依照以前的作法是,每台Router的Wi-Fi SSID都設置成不同,例如2F的SSID就設定成WiFi2F,3F的SSID就設定成WiFi3F,依此類推。這樣一來,當你跨越到另一區的覆蓋範圍時,就得手動更改連線SSID,才能確保訊號不中斷,使用上比較麻煩。 後來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廠商有推出Repeater模式,可設定Router成為延伸路由器,做為延伸單一SSID訊號的延伸用,讓跨區時免重設SSID。只是這個模式一般都必須使用相同等級或相同規格的Router才行,且在設定上非常麻煩。為讓大坪數、跨區應用的Router能夠以單一SSID來延伸Wi-Fi覆蓋範圍,廠商紛紛推出各式的Mesh(網狀網路)架構的Router產品,讓Router與Router之間可以互相溝通,以延伸訊號覆蓋區域,滿足大坪數辦公室、住家的無線上網需求。 華碩推出全新AiMesh技術,可適用於自家多台不同等級的Router,來組成多點無線分享網路,只需設定主對外連線的AiMesh Router,再將其餘路由器放置在需要加強訊號點並設置成AiMesh Node模式,即可讓無線網路到處都暢通。目前支援AiMesh的Router,有RT-AC68U、RT-AC88U、RT-AC5300、ROG Rapture GT-AC5300,以及本次要介紹的RT-AC86U。只要您手中有這些路由器產品,就可以到華碩下載最新AiMesh韌體,將自己的路由器升級到支援Mesh網路的高階路由器。 在新版的韌體中,可以找到AiMesh的選項,可建立單一的SSID網路名稱,讓您在家中漫遊時,就不必像以往那樣必須經常切換SSID,因為AiMesh會根據您Wi-Fi裝置所收到的訊號強度,並視需要無縫切換至另一個來源。也就是說,若您原先連結到Router A,然後你逐漸走向Router B時,AiMesh會慢慢察覺您連接到Router A的訊號慢慢衰減,而Router B訊號逐漸提升,此時系統就會自動切換到訊號最佳的方式來運作,讓您不會因為一跨區就無法連線。當然,若為管控需求,您希望各頻段都各自擁有自己的SSID網路名稱,也是沒有問題的! 簡單介紹過AiMesh的功能之後,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以實際產品來做說明。華碩RT-AC86U AC2900無線路由器,便可支援AiMesh技術,透過手機App或電腦,即可輕鬆設定各種網路選項。在硬體方面,內建Broadcom BCM4906處理器(1.8GHz,雙核心)、記憶體有512MB,快閃記憶體有256MB。採用3支可拆式天線搭配內部1支隱藏式天線,支援Wave2、DFS頻道(動態頻率選擇)等規格,搭配NitroQAM(1024-QAM)技術,可提供2.4GHz 11b/g/n(高達750Mbps)與5GHz 11ac/n/a (高達2167Mbps)總計高達2917Mbps的傳輸效能,讓即時線上遊戲,或是以4K UHD串流直播時,都能確保網路中的每位使用者,皆享有順暢的串流以及低延遲的線上遊戲體驗。 對於手機方面,RT-AC86U也支援MU-MIMO(多使用者、多進多出)模式,讓支援此功能的手機(例如iPhone 8、iPhone X)使用者,也能享有高速的無線傳輸效能。至於在擴充功能設計上,RT-AC86U提供GbE等級的WAN與4 LAN埠,讓有線網路高速傳輸。內建USB 3.0與2.0埠,可支援市售的3G/4G USB Modem或Android手機分享行動網路,以做為主要或備援連線,讓公司網路不至於因為ISP突然斷線而讓業務停擺。USB亦可連接外接硬碟、隨身碟等裝置,以做為檔案分享、同步備份,甚至安裝「下載大師」來養動物(下載檔案)之用。 至於其他功能方面,如趨勢防毒、VPN、家長管理、QoS、針對電競遊戲提升優先權等設定,華碩RT-AC86U也都一應俱全,是需要超高覆蓋率、超高效能與流暢上網者的絕佳選擇。 ASUS RT-AC86U路由器,支援華碩最新的AiMesh技術,可與其相容路由器互相設定成AiMesh Router(路由器主機)或AiMesh Node(路由器節點)模式。在AiMesh的路由器中,有一台角色是扮演著Router(路由器主機),這台Router主要是對外(WAN)與對內(LAN/WLAN)使用,使用者可將家裡的VDSL或光纖連線連接到這台Router,並將電腦的網路線連到這台Router上。 至於其他擺放在室內別處的Router,則扮演Node(節點),這些Router的功用主要是透過專屬的無線網路通道,建構出家裡的網路骨幹,讓無線訊號與有線連接能夠延伸到家裡的每個角落。使用者只要將Node放在需要強化網路訊號的地方,並設定成Node模式,AiMesh系統就會自動偵測與建立內部連線。這個步驟只要做一次,之後就不用煩惱了。這樣一來,甚至連跨區的網路線佈線都可以免除了,因為連接到Node上面的有線連線,也能將資料透過Wi-Fi的方式傳遞到主Router上。 在設定之前,記得先將韌體更新到支援AiMesh技術的版本,即可開啟AiMesh的功能。在正式安裝與使用時,玩家可以使用電腦透過有線LAN的方式,或透過電腦或手機的Wi-Fi,來進行初步的設定。在設定畫面中,華碩提供了一般無線路由器模式(Router Mode)、中繼模式(Repeater Mode)、無線存取點(Access Point)、多媒體橋接器(Media Bridge)以及新的AiMesh模式,因此可以根據您的需求來設定。這裡以設定AiMesh模式為例,詳細設定請參考附圖中的各項設定說明。 設定好AiMesh Router與AiMesh Node之後,此時SSID會同步成統一的一個名稱。當然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設定成不同的SSID,以便於管理。至於日後若有需求,需要再新增其他新的AiMesh Node時,只要安裝在跟其他Node接近的地方即可,因為AiMesh系統是以Daisy-Chain的方式傳輸,不限定非得離Router那台最近,只要這台新的Node能抓到其他Node的訊號,就能加入整個AiMesh的網路系統內。 安裝好之後,開始進行簡單的測試,筆者的安裝方式是將AiMesh Router安裝在靠近ADSL 60M/20M的旁邊,至於另外一台AiMesh Node則放置在其他辦公室的室內開放空間,距離AiMesh Router約8公尺,中間還有一面厚厚的牆壁擋住。確定Router和Node兩邊的連線是暢通的狀態下,進行個別的連線測試。在AiMesh Router以Wi-Fi 5G的連線的測試成績方面,SpeedTest的上下載速度剛好是ADSL的上限,也就是20.20Mbps與59.98Mbps。 接下來,將筆電拿到離AiMesh Node大約1公尺的距離,以Wi-Fi 5G連上這台Node,同樣透過SpeedTest進行測試,結果速度也有達到9.21Mbps與35.75Mbps的速度。實際上網的話,反應也非常快速,看YouTube也不會間斷,只是當然下載速度上會稍微降低一些,無法像直連Router那樣發揮到全速,不過整體效能還是不錯的。要是將筆電直連AiMesh Router的話,訊號大概只剩半格,下載效能低於10Mbps以下,且看YouTube有時會頓頓的!因此這樣一來,加裝一台AiMesh Node,是絕對有幫助的! 整體測試下來,AiMesh的各節點,對於離主Router距離較遠的電腦、手機或其他上網設備來說,不僅可以提升上網速度,且上網反應也更即時,比其直連Router來說,上網品質更好,若是在1F、2F這種跨樓層的應用來說,透過AiMesh Node與AiMesh Router的連線,這樣就不需要拉實體網路線上去,減少施工所帶來的破壞。總之,AiMesh可說是無線網路死角的最佳解藥,布建時不一定需要一次購足,且只要使用相容的路由器產品,就可以串起來,非常具有彈性,值得考慮選購。非常適合大坪數辦公室,以及有上下樓層的家庭,在布建無縫式網路系統時來選購使用。 產品型號:RT-AC86U 主處理器:Broadcom BCM4906 雙核心1.8GHz 記憶儲存:256MB Flash+512MB RAM 按鈕設計:開關鈕、重置鈕、WPS鈕、Wi-Fi開關鈕、LED燈號開關鈕 指示燈號:電源、5GHz Wi-Fi、2.4GHz Wi-Fi、WAN、4組LAN (由右至左) 連接孔位:GbE LAN埠x4與GbE WAN埠x1,另有USB 3.0、USB 2.0埠各一、與M.2 SSD槽 無線網路:BCM4366E+4365E 支援2.4GHz 11b/g/n (750Mbps)、5GHz 11ac/n/a (2167Mbps) 天線設計:外部x3,可拆式設計 + 內部 3dBi x1 (共4T4R) 大小尺寸:220 x 160 x 84 mm 官方保固:3年保固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6,990元
-
搭載Optane Memory輕鬆為硬碟加速,Z370 AORUS GAMING 7-OP實測體驗
為慶祝x86架構與8086處理器問世40週年,Intel最近推出Core i7-8086K限量版處理器,讓當前最新一代(代號Coffee Lake-S)主流桌上型平台,增添了些新話題性與賣點。這定位產品群目前最高階晶片組為Z370(代號Kaby Lake-Refresh),儘管是在去年9月份就已經發表推出,因應Intel持續推動Optane Memory混合儲存應用,GIGABYTE將之整合端出Z370 AORUS GAMING 7-OP。 在此之前,GIGABYTE曾推出Z370 AORUS GAMING 7,無可否認是以此為設計基礎,延伸變化出Z370 AORUS GAMING 7-OP。關鍵差異在於Z370 AORUS GAMING 7-OP,預設搭載32GB容量Optane Memory模組,而其M.2插槽的散熱片也印刷了相關字樣,藉此突顯不同之處。GIGABYTE另外強調,Z370 AORUS GAMING 7-OP參考價格只增加了800元,比自行購買Optane Memory便宜一半以上,即可輕鬆體驗到加速效果。 那麼多了Optane Memory模組的Z370 AORUS GAMING 7-OP究竟有何效益呢?假設你因故有TB容量高速儲存空間需求,由於購買固態硬碟的花費可是比硬碟高出數倍不等,未必每個人都有充裕預算。若改用Optane Memory搭配硬碟,儘管整體速度體驗和固態硬碟有所差異,但是花費成本卻只要三分之一左右而已。 首先從I/O背板端來看功能配置,GIGABYTE因應部分遊戲玩家偏好,特地保留1組PS/2連接埠。USB部分全面USB 3.1化,總計有5組USB 3.1 Gen 1 Type-A連接埠可以運用,這屬於Z370晶片組原生內建。另外也沒少掉USB 3.1 Gen 2,Type-A與Type-C連接埠各有1組,皆由ASMedia ASM3142控制器供應。至於影像輸出部分,DisplayPort 1.2與HDMI 1.4(HDCP 2.2)各配置了1組,而且都採用鍍金端子。 乙太網路有2組配置,控制器分別為Intel I-219V與Killer E2500,皆支援10/100/1000Mbps傳輸速率,方便玩家彈性運用。音效迴路也下了重本,核心植基於Realtek ALC1220編解碼器,搭配ESS Sabre 9018數位類比轉換器。配套設計包含4顆WIMA與7顆Nichicon電容、Ti LME49720運算放大器、TXC振盪器、USB DAC-UP 2(黃色USB連接埠)等,軟體層更提供了Creative Sound BlasterX 720˚功能套件,藉以豐富音效與遊戲遊玩體驗。 儲存介面配置部分,Z370晶片組供應6組SATA 6Gb/s連接埠,附加提供RAID 0/1/5/10等磁碟陣列功能。M.2插槽(Socket 3、M Key)一口氣配置了3組,共通點是都可支援PCIe x4/x2模式,其中編號M2P_32G插槽相容模組長度上限為Type 2280。至於編號M2M_32G與M2A_32G插槽,除了相容模組長度可達Type 22110,同時也支援SATA 6Gb/s介面模組。 由於Z370晶片組擁有充裕的PCIe 3.0通道,因此磁碟介面配置衝突不大,僅需留意M2M_32G和SATA 4/5、M2A_32G(SATA模組)與SATA 0連動,也就是只能擇一使用。另外M2M_32G插座亦是Optane Memeory安裝所在,扣除資源衝突限制仍有4組SATA 6Gb/s得以利用,還是能提供充裕的儲存空間擴充彈性。此外,GIGABYTE在這插槽加上的AORUS M.2散熱鰭片,可視裝機需求挪到M2A_32G使用。 Z370 AORUS GAMING 7-OP配置PCIe x16形式與PCIe x1插槽各3支,PCIEX16和PCIEX8是由處理器供應通道,可配置為x16/x0、x8/x8模式,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等多路顯示卡運作模式。其餘皆由Z370晶片組供應通道,PCIEX4和M2P_32G一併使用時,PCIEX4所分配通道會從4條降為2條,而PCIE1_3與SATA3 1插座則是只能擇一使用,如果有介面卡擴充使用需求得留意之。 處理器電源迴路如圖示,GIGABYTE所加上散熱片,視覺設計是和AORUS 時尚裝甲相稱。為滿足Coffee Lake-S世代處理器的電力需求,迴路核心由Intersil ISL69138數位電源控制器,搭配Coiltronics電感、Smart Power Stage模組、Chemi-Con固態電容等用料共同構成。GIGABYTE特別強調,此伺服器等級的數位供電設計,可以穩定各關鍵零組件所需電力、分散熱負荷、提高可靠度並延長壽命。 而記憶體支援性部分,配備4支DDR4 UDIMM插槽,總和支援容量可達64GB。搭配代號Coffee Lake-S,也就是第八代Core系列處理器使用,原生支援時脈為DDR4-2666/2400/2133。若搭配XMP(Extreme Memory Profile)超頻模組使用,時脈組態最高可達XMP DDR4-4133,為確保記憶體相容性、性能發揮、穩定度,GIGABYTE強調進行過1000組的記憶模組產品驗證測試。 在其餘功能設計、配置部分,GIGABYTE相當強調RGB Fusion燈光效果,包含記憶體與PCIe x16形式插槽,以及時尚裝甲、晶片組等散熱片,再加上時尚雷雕導光飾板等皆配備燈光功能。外部擴充支援方面,相關配置有RGB(RGBW)LED燈條(5050、12V、2A、2公尺長度)和數位LED燈條(5050、12/5V、2A、5公尺長度、至多300顆)插座各2組,後者還有相對應的電壓調整針腳(12V、5V)。 系統散熱則是備有處理器風扇、處理器水冷風扇、風扇/水冷幫浦(3A)、系統/水冷幫浦(3A)等插座各1組,至於系統散熱風扇總共規畫了4組。附加設計為2組感溫線針腳,分別位在ATX主電源和前置面板接腳一旁。其餘如記憶體插槽周圍,另有電源、超頻、重置、清除CMOS等按鈕,而PCIEX4旁邊還能找到處理器等狀態指示燈、除錯燈號這些附加功能配置。 接著來簡單快速瀏覽,Z370 AORUS GAMING 7-OP軟體層的配套措施,UEFI BIOS部分是沿用近期產品樣式,這部分就不贅述之。其驅動程式光碟設計了Xpress Install介面功能,讓一籮筐驅動程式與附加功能軟體,可以在最少操作需求的前提下完成安裝。 接著進行性能簡測,以Sandra作為基準標竿,試驗核心運算能力與記憶體傳輸發揮,另外還有3DMark顯示面向、PCMark 10系統整體表現等試驗。其中記憶體部分,我們是套用XMP DDR4-3400模式,並非依處理器記憶體控制器所支援DDR4-2666時脈組態運作,所得結果如下列。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記憶體:G.Skill F4-3400C16D-16GSX(DDR4-3400、8GB x 2) 系統碟:Plextor M9PeGN 512GB 顯示卡:GIGABYTE 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B 電源供應器:XFX XTR 550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專業中文版 64bit Z370 AORUS GAMING 7-OP主打賣點在於整合Optane Memory,接著來針對這部分做些試驗,其設置算是相當簡單、容易。必要條件是UEFI BIOS內,磁碟控制器需設置為RAID(Intel RST Premium With Intel Optane System Acceleratio)模式,由於安裝軟體過程會自動去BIOS裡調整設定,所以玩家無須擔心。 而Windows環境的磁碟控制器驅動程式,需安裝Intel Optane Memory專用版本(反之,一般是安裝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版本即可),啟動後當偵測到SATA硬碟機之類儲存裝置,便可以進行建置、啟用。無論是初次啟用或解除加速設定,Intel Optane Memory軟體只會在必要時清除Optane Memory模組內舊有的資料,被加速裝置所有資料是原封不動。 我們為測試平台加入1個SATA硬碟,來和Optane Memory搭配混合建置,在啟用之前先進行簡單性能試驗。Optane Memory設計效益著重在讀取加速,CrystalDiskMark測得讀取速度約可達Seq Q32T1模式1405.9MB/s、4KiB Q1T1模式166.6MB/s,至少為硬碟的7倍以上速度,4KiB表現更是差異懸殊。 完成Optane Memory啟用設置之後,硬碟讀取速度獲得立竿見影的提升,尤以向來偏弱的4KiB單位改善最多。不過關鍵還是在於軟體啟動速度改善,這部分以PCMark 8的Storage測試為例,比較各軟體模擬啟動時間可以發現,確實也縮短了相當多等待耗時。例如Battlefield 3 v2這項目,使用硬碟耗時264.6秒,Optane Memory加速作用則是大幅度縮短至130.9秒。 另外透過Tom Clancy's Ghost Recon: Wildlands遊戲進行試驗,計時基準點是從按下啟動遊戲,直到出現可以進行遊戲的畫面為止。當安裝在測試平台系統碟上(PCIe 3.0 x4 NVMe),多次試驗下來啟動耗時約為57秒,而安裝在硬碟機上是要60秒。由於我們並未介入跳過動畫等操作,所得差異看來相當有限,但重點還是在於Optane Memory能有何幫助。當Optane Memory與硬碟結合後,第一次試驗結果為59秒,第二次起即縮短至和固態硬碟相同的57秒,加速效果確實讓人有感。 Z370 AORUS GAMING 7-OP市場參考價格為10,790元,這款產品亦可說是集AORUS 系列眾多設計於一身,超耐久設計/用料、USB與網路等電路防護、RGB Fusion燈光效果、高規格音效強化,同時配備2組Gigabit乙太網路、3組M.2插槽等,整體而言堪比約莫15,000元價格帶的旗艦產品。 然而其價格只比Z370 AORUS Gaming 7多出800元,如果自行到市場購買32GB容量Optane Memory,目前可是要價約1,900元,可見GIGABYTE加上Optane Memory有給足了誠意。如果近期有組裝需求,Z370 AORUS GAMING 7-OP挺適合納入口袋名單內,來體驗Optane Memory加速感吧! 廠商名稱:GIGABYTE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
AVerMedia GC573和GC553問世,影像擷取進入4Kp60 HDR高畫質時代
長期致力於影像擷取的AVerMedia領先業界,於Computex 2018中展出世上第一款支援4Kp60 HDR規格訊號的擷取卡Live Gamer 4K(GC573),主打高解析度(4K)、高動態範圍成像(HDR)、高畫面刷新率(240 Hz)與超低延遲,另外也推出中高階的Live Gamer Ultra(GC553)擷取盒,隨插即用的特性讓4K超高畫質影像輸出更便利,影像擷取技術正式進入4K新時代。這次的擷取卡不僅在解析度上達到突破,同時也是全球第一款可以錄製HDR的擷取卡。同時,凡購買GC573或GC553擷取卡,都將附贈PowerDirector 15軟體(提供序號),方便玩家後製和編輯自己的4K影片。 旗艦級的GC573擷取卡在外型上和前一代GC570相同,採一體成形不鏽鋼沖壓外殼,正面有鏤空設計,除了兼顧外型和耐用以外,也在主要晶片上加入散熱片,兩者的搭配進一步加強散熱能力。另一方面,因應電競風行,也在側邊加入RGB燈效,預設三種燈光模式和特效,可透過AVerMedia新推出的RECentral 4軟體設定。 GC573採PCIe 2.0 x4匯流排介面,適合桌機使用,支援Pass-Thru技術能提供未壓縮的影像擷取,並維持輸出畫面的品質、流暢度、同步,最高可以4Kp60 HDR畫質下穩定運行遊戲。另外,若是以Full HD解析度運行的話,最高可達240fps。錄遊戲製影片的格式則是MPEG 4,可以4K HDR畫質進行穩定60fps錄影;而若是FHD HDR畫質的話,則是可以最高240fps的更新率進行遊戲並錄製影片,除了流暢的畫面外, 也能用在後製時做慢動畫回播等特效,而目前僅AVerMedia能達到這項成就。 除了高畫質和高更新率以外,同時再搭配主打的超低延遲功能,官方的數據顯示延遲最低只有70ms。可以直接在本機上遊玩,不須另接螢幕輸出,無論是內容製造者或遊戲玩家,都可以用更高的解析度穩定直播遊戲和輸出影片。另外,在音效方面,GC573也支援7.1和5.1環繞音效,讓輸出的影片也能保持完美的音效體驗。 另一個AVerMedia本次推出的擷取盒則是GC553,體積比GC573更輕巧些,外型則是方形圓潤邊角設計,正面中央斜紋鏤空可看見內部結構,雖然不像GC573一樣支援RGB燈效,但從鏤空處可看見紅銅色的紋路設計,有著另一份低調的黑紅電競風格。 連接埠方面,採用較常見的USB 3.1 Gen 1 Type-C介面,並且支援UVC免驅動設計,讓玩家可以隨插即用,很適合使用筆電進行影像擷取的玩家。GC553也支援4Kp60 HDR Pass-Through遊戲畫面,但若是要錄製4K遊戲畫面的話,僅能以4Kp30的畫質輸出。當然也能選擇其他畫質輸出,如1440p60、 1080p120及1080p60 HDR。 此外,在Full HD解析度模式下,雖然仍然可以在240fps下進行遊戲,不過錄製遊戲畫面時則是最高僅支援到120fps,雖然比GC573的FHD 240fps低,120fps對大多遊戲來說仍是非常穩定的流暢影像。 RECentral 4是本次隨著上述兩款產品一同推出的軟體,讓玩家能夠藉由一個軟體滿足直播、錄製、分享三個願望。如果想要擷取4K HDR的畫面輸出的話,目前唯一的選擇只有RECentral 4,其他像是OBS這類的軟體目前還未支援HDR擷取。 RECentral 4的介面設計非常簡潔,將擷取卡插入電腦以後,RECentral 4會自動找到型號並建立對應設定。 擷取模式分為單訊號和多訊號兩種。如果直播內容主要是以商品販售或是需要即時性的推廣的話,單訊號會是最快速的選擇,以擷取單路訊號為主,例如攝影機影像擷取便是最好的例子,不過缺點就是不會有其他影音元件來增加畫面的豐富度。 多訊號模式則是可以設定多種不同功能和元素,首先是可以在直播中同時使用不同場景切換,也可以增添多個訊號來源,像是除了螢幕畫面以外,也可以擷取攝影機、視訊鏡頭等等,另外也能設定像是圖片、影片、跑馬燈等影音元件,在直播主的鏡頭畫面中,也可以藉由Chroma Key去背,刪除不必要的背景,僅保留人物本身,這些功能都能讓直播內容更多樣。 RECentral 4和多種影音平台合作,並能同時在多個平台進行直播,包括Twitch、YouTube、Facebook等直播平台皆有支援,只需登錄帳戶以後便可自動配對,隨時開始直播。在直播的同時,也可以選擇同時錄製影像,RECentral 4內建支援 live editing 也就是時光平移的 live 剪輯,並且可以藉由支援平台將影音檔快速上傳分享,一個軟體便包辦所有直播所需。 AVerMedia本次推出的兩款影像擷取卡,主攻桌機的GC573以PCIe作為連接介面,除了能因此提供未經壓縮的影像品質,達到更好的擷取效果外,將擷取卡直接置於主機中也大大減少直播時空間的浪費;另一方面,GC553以USB 3.1 Gen 1 Type-C作為連接埠,則是提供方便快速的筆電擷取方案,隨插即用。同時,兩者皆支援4Kp60 Pass-Thruough技術更是讓擷取同時的遊戲體驗提升不少,其中GC573能同時以4Kp60 HDR畫質由玩遊戲並同時擷取畫面進行直播,更是讓人為之驚艷,AVerMedia著實為高畫質影像擷取樹立了新標準。 廠商名稱:AVerMedia圓剛科技 廠商電話:02-2226-3630 廠商網址:
-
到處都是我的電競館、技嘉AORUS X9 DT超強電競筆電上市
隨著Intel第8代處理器的全面登場,筆記型電腦的市場也全面的啟動改版模式,除了紛紛推出各款採用8代核心的版本外,直接套用最頂級的Core i9版本也推出到市場上了,這款GIGABYTE AORUS X9 DT就是代表產品之一。 X9系列在先前就已經有推出採用第7代i7-7820HK核心的版本,這次的X9 DT則是直接上了i9-8950HK,再搭配上NV GTX 1080獨立顯示晶片,讓整體的效能更為突出,首先就來瞧瞧從外到內的AORUS X9 DT長怎樣吧! 包裝上仍舊採用了環保包材的設計,不過X9 DT是17.3吋的筆電,相較於一般的筆電來說,整體的外盒體積上就顯得大了許多。打開內部可以看到Logo跟型號X9,盒內四角有使用固定包材保護筆電本體,變壓器則是置放於一旁的紙盒內,體積也是不小,驅動程式則是採用了隨身碟方式隨附,以目前大多都沒搭載光碟機的情況下,是比較方便的做法。(也省去玩家還要自行去官網下載的麻煩) 在外觀上與前一版的X9沒有甚麼差異,螢幕採用的仍是17.3吋規格大小,有別於X9的UHD/QHD規格、X9 DT則是採用了FHD 1920x1080 144Hz IPS 廣視角螢幕,並支援NVIDIA G-SYNC,更符合電競定位。前後四角都有設計發光LED飾條,搭配RGB FUSION單點全彩背光鍵盤(1677萬色)、支援全巨集+全防鬼設計,與正面的HUD多功能抬頭顯示儀(繽紛燈效+可自訂成顯示風扇轉速、CPU/GPU的溫度和負載狀態、電池電量以及音量大小),配合內建的i9-8950HK核心(2.9~4.8GHz)、NVIDIA GeForce GTX 1080 GDDR5X 8GB顯示晶片,說是超強的電競筆電一點都不為過。 除了內建超強且頂規的CPU與GPU之外,X9 DT還有其他特色;技嘉一貫維持的X-Rite Pantone認證校色螢幕、支援至四個記憶體模組最高達64G的DDR4-2666、三儲存系統(支援最高兩個1TB的PCIe SSD及2TB的2.5吋硬碟)、Thunderbolt 3 /USB3.1 Type C /MiniDisplayPort 1.4等連接輸出埠、首創四喇叭系統(單體喇叭x2 + 重低音x2)、內建ESS Sabre Hi-Fi音效DAC晶片、搭載Dolby Atmos遊戲全景聲音效技術、支援外接三螢幕以及NVIDIA Surround、獨家DND遊戲中勿擾模式、Killer DoubleShot Pro最佳化玩家網路、XSplit Gamecaster + Broadcaster最專業直播平台、全新Deep mode十五階風扇控制、四風扇散熱系統等等。 而且這款X9 DT不只是號稱電競筆電具備RGB燈效而已,直接搭載真實機械鍵盤,採用了茶軸及2.5mm短觸發行程,讓玩家不只是感受RGB電競燈效、更有極致暢快的敲擊手感,打Game、吃雞快速反應,提到電競、一台X9 DT就能夠全部搞定。另外,AORUS獨家的1+1年保固(兩年產品硬體保固服務與一年電池保固服務),讓玩家在使用上無後顧之憂。 實際來看一下系統內的資訊吧,透過常用的CPU-Z可以看到這款X9 DT所採用的相關組件資訊。從CPU-Z的偵測上可以看到採用的是Coffee Lake核心的Core i9-8950HK這顆處理器,支援6核心/12執行續架構,14nm製程。主機板的項目裏面也可以看到是採用HM370晶片組,記憶體則是採用V-Color的DDR4-2666 16GBx2,高達32GB的記憶體容量應該對玩家來講相當夠用。另外,從Graphics項目裡面也可以看到的確有內建GTX 1080獨立顯示晶片,記憶體搭載的是8GB GDDR5X。 在裝置管理員選單中可以看到更多的組件資訊,像是這款X9 DT搭載的是創見Transcend PCIe Gen 3 x4 M.2 2280 1TB SSD以及HGST 7200rpm/32MB cache 1TB 2.5吋HDD,由於可支援最多三儲存裝置,所以還預留有一個M.2空間可以擴充。 透過內建的UI介面,其實也很容易讓玩家直接在上面做各項設定。包括像OC超頻、風扇轉速、螢幕色溫、電池、充電管理等等,通通可以從這個介面搞定,玩家可以依據個人偏好來做設定,相當方便。 另外,直接就可以做驅動程式的更新以及獨特的AORUS FUSION燈效控制都可以直接透過軟體來做調整,再者,針對遊戲與直播網紅等定位,也可以透過專屬的軟體,基本上這款X9 DT大概甚麼都想到了。 到底搭載了Core i9-8950HK+NVIDIA GTX 1080的X9 DT有多強?咱們來實際測試就知道了。 在CPU-Z的Bench就可以看到i9-8950HK的單/多核表現(基本頻率2.9GHz),與桌上版的i7-8700K其實也沒太大差異了。 透過AIDA 64可以看到Cache & Memory與GPGPU的表現。 透過Cinebench R15也可以看到處理器的效能表現,單核心182、12核心有1371分的成績。 這次X9 DT內安裝的2顆儲存裝置,分別是Transcend 1TB SSD(C)與HGST 1TB 2.5吋HDD(D),PCIe Gen 3 x4的加持下,SSD有2231/1073 MB/s的讀寫速度,相較於作為儲存用的HGST 1TB HDD表現而言,SSD的高速讀寫效能可以為玩家提供更優異的遊戲與各項操作使用表現。還想要擴充容量的玩家還有第三個儲存插槽可以使用(M.2 SSD)。 在PCMark 8的綜合測試下,三大項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對於使用者來說,足以應付幾乎絕大多數的需求。 由於有內建了GTX 1080這款高階的顯示晶片,對於遊戲的表現以及VR方面應該都有絕佳的效能,透過3DMark與VRMark可以看出效能的特色。在3DMark Time SPY選項有7315的高分、嚴苛一點的Time SPY Extreme也能有3322的成績。至於在VRMark的部分,Orange Room的得分達10285、有Super的評價,Blue Room得分有2212、筆平均高佩備PC 1825分要高上25%左右、Cyan Room的得分6475也與高階PC的平均值差不多。 遊戲的部分由於有搭載NVIDIA GTX 1080獨立顯示晶片,所以其實在這部分的測試表現都相當不錯,畢竟有獨顯加持,測得的數據也都有不錯的成績,底下在DXMD的DirectX 11與12模式下,都有相當高FPS的表現。 在剛上市不久的Far Cry 5上面也有不錯成績,即便顯示模式調到Very High,平均FPS也可以有破百表現,High模式得分為117、Very High模式得分為108,畫面當然是流暢的很。 在For Honor這款遊戲上面則是可以看到,設定成對應X9 DT支援的144Hz,測出來的表現都全部達到破百以上成績,真的很厲害。 在全境封鎖這款遊戲上,X9 DT的表現還是十分亮眼,DX11得分為96.7、DX12則是得分96.0,平均FPS的表現都相當優異。 刺客教條:起源的成績有9803,評價是「很高」,果然不負i9+GTX1080雙強聯合的威力,只能說,擁有X9 DT的玩家在玩遊戲的部分肯定是幸福的。 最後面來看一下AOTS的表現,這裡可以測試到Vulkan的成績。在DX11上面有平均60 FPS的表現、DX12則是59 FPS,Vulkan的部分也有52 FPS的成績,可以想見X9 DT的確是很強,對於玩家來說應該足以應付目前的遊戲了。 從開箱開始,到X9 DT本體的露出,其實可以看到X9 DT的定位,作為廠商端的旗艦機種,X9 DT可以想見絕對是高階產品,搭載了強大的Core i9再加上GTX 1080獨立顯示晶片,透過高速且大容量的PCIe Gen 3 x4 1TB SSD與高達32GB的DDR4記憶體(還能再擴充2組、最大64GB),除了有高速讀寫之外,對應非遊戲端的使用需求:如影片製作、轉檔、修圖軟體等,應該都能夠應付自如,加入了電競元素的整體設計,讓17.3吋的大螢幕也能夠有144Hz的電競規格,這可以說是目前GIGABYTE的最強大電競筆電了。 在這麼多的優點之下,如果硬要說這款X9 DT的缺點,大概小編能提的只剩下重量,是的,功能面、效能面、造型設計其實都很棒,但是重量的確重了點,3.59Kg如果要像一般輕薄筆電那樣隨身攜帶的確有點吃重,不過也是要考量到X9 DT光尺寸規格就已經是17.3吋的大螢幕了,再加上搭載了這麼多的特色下(真實機械鍵盤-茶軸),還有可支援3組的硬碟容量與4組記憶體模組等等,如果把他定位成可以隨時移動的超強「大」筆電,走到哪裡都能隨時連線與朋友一同打Game吃雞,那或許就比較不會在意重量了。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 廠商網址:
-
iOS行動裝置好幫手、十銓Teamgroup MoStash Reader/COLOR CARD II UHS-I U3 32GB MicroSD
Teamgroup十銓科技除了在記憶體方面有極具知名的表現外,在行動周邊裝置的部分也是有著相當多元的發展,甫結束的Computex 2018大展中,就可以看到相當多款Teamgroup產品,並且也榮獲多項大獎肯定。這次要介紹的是,針對iOS玩家所推出的MoStash Reader以及COLOR CARD II UHS-I U3記憶卡,這樣的組合應該對有使用如iPhone、iPad的玩家有蠻大的幫助。 MoStash這個名字先前是由另一款「魔立碟」使用,同樣也是針對iOS用戶所推出的APPLE OTG產品,不過容量固定、體積稍大一些。這款MoStash Reader仍舊延續使用MoStash系列命名,除了體積更為小巧與輕薄之外,採用Card Reader模式也讓玩家在使用上更顯得自由度高。 MoStash Reader在定位上是一款iOS行動裝置專用的MicroSD讀卡機,可以搭配隨身的MicroSD記憶卡來做使用,就能隨時擴充及釋放玩家手上的iPhone或iPad的儲存容量,避免出現儲存空間不足的問題。從本體可以看到其設計的切入點是Small、Slim、All Smart,基本上就是小巧好用易攜帶,目前有推出黑、白兩款顏色可供選擇。 外觀的部分這次的這款是白色版本,產品的正面可以看到有最上方與行動裝置連接的Lightning接頭,以及下方位置用於MicroSD記憶卡插入的插槽,可直接與行動裝置等iOS產品對接,並提供有專屬的MoStash APP介面,提供了音樂、圖片、影片、文件、錄音等功能,還能夠連結Dropbox、Google Drive以及與裝置上的照片、行事曆、聯絡人做同步,也可以直接跳至媒體撥放清單與相機拍照功能連動。 MoStash Reader還獲得了Apple原廠MFi認證核可,品質上值得信賴也較有保障。APP支援超過40種的檔案格式,透過APP介面就能輕鬆讀取,而獨特的連動功能也能夠與手機等行動裝置結合,讓操作可以更加便利,包括也能支援Youtube線上觀看與下載等。 另一款跟MoStash Reader搭配的記憶卡則是COLOR CARD II這個系列,訴求「1卡、2用、3倍速」特色的COLOR CARD II提供了使用者可直接使用MicroSD之外(1卡),也可以透過包裝內隨附的轉卡變成SD規格使用(2用),在規格上則是搭載UHS-I U3(Ultra High-Speed Class 3)、讀寫速度可達90MB/s與45MB/s,等於是一般UHS-I U1(Class10)的3倍寫入速度,而且支援4K Ultra HD與Full HD高畫質影像攝錄播放,加上防水、防塵、防X光「三防」特點,搭配上終身保固,還有甚麼不選用的理由呢? 這次的版本是32GB容量,採用了新式印刷技術,不但可以落實綠色環保、夢幻撞色的漸層設計與鑽石切割面線條圖案,也讓玩家脫離傳統單色外觀的刻板印象,原來記憶卡也可以這麼有3D視覺感。 有了MoStash Reader與COLOR CARD II,當然組合在一起就可以接上iOS行動裝置做使用了,接上之後就會詢問是否要安裝專屬的MoStash APP囉,安裝後就可以看到APP提供的多項便利模式,想要在手機本體或記憶卡之間任意切換,只要按下APP上方的圖示就可以輕鬆轉換無負擔。 手上有iOS行動裝置的玩家想要擴充一下容量嗎?想要輕鬆轉移資料無負擔嗎?想要隨時就能享受攝錄的高品質影片嗎?不用辛苦上傳雲端就能馬上看,MoStash Reader搭配COLOR CARD II,一次就搞定囉! 型號:WG04 介面:Lightning, microSD Reader 尺寸:36.2(L) x 18.2(W) x 7.6(H) mm 重量:10g 讀寫速度:Lightning 讀取速度 30MB/s Max,寫入速度 20MB/s Max (*速度取決於記憶卡速度) 系統需求:Lightning port required. iPhone and iPad with iOS 8 or higher 相容Apple裝置: iPhone : iPhone 7 Plus, iPhone 7, iPhone 6s Plus, iPhone 6s, iPhone 6 Plus, iPhone 6, iPhone 5s, iPhone 5c, iPhone 5 iPad : iPad Pro, iPad Air 2, iPad Air, iPad mini 4, iPad mini 3, iPad Air, iPad mini 2, iPad mini iPod : iPod touch ( 6th Generation ) 保固:1年 型號:COLOR CARD II Micro SDHC/SDXC UHS-I U3 儲存容量:16 / 32 / 64 / 128 GB* 工作電壓:2.7V ~ 3.6V 作業溫度範圍:0˚C to 70˚C 保存溫度範圍:-40˚C ~ 85˚C 資料傳輸速率R/W:up to 90/45 MB/s** 產品重量:1g 產品尺寸:15.0(L) x 11.0(W) x 1.0(H) mm 系統需求: Micro SDHC— • FAT32檔案格式 • 符合Micro SDHC插槽或標有Micro SDHC LOGO之產品方可支援此種卡片 • 符合SDHC記憶卡插槽或標有SDHC LOGO之產品方可支援此種卡片(需使用轉接器) Micro SDXC— • exFAT檔案格式 • 符合Micro SDXC插槽或標有Micro SDXC LOGO之產品方可支援此種卡片 • 符合SDXC記憶卡插槽或標有SDXC LOGO之產品方可支援此種卡片(需使用轉接器) 防寫保護:Micro SD (無) / Micro SD to SD Adapter(有) 保固期限:終身保固
-
小而美又效能佳、GIGABYTE H370N WiFi開箱簡測
面對Intel第8代處理器的全面推出,各大主機板廠商也都紛紛推出眾多產品線因應,技嘉科技除了在主流規格的部分也同步推出了多款版本外,針對迷你電腦方面的小板子愛用者,也推出了Mini-ITX規格的版本—H370N WiFi,絕對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好產品,就讓我們來檢視一下吧! 基本上Mini-ITX的主機板也都隨著每次晶片組規格的換新,而有對應的版本出現,這次的H370晶片組也是很適合拿來做為Mini-ITX版本使用。從外包裝的彩盒設計可以看到依然維持有技嘉一貫的風格,斗大的Ultra Durable標示了技嘉在品質上的堅持,這個特性在這款H370N WiFi身上一樣存在。 從外包裝就可以看到有標示了採用最新的H370晶片組、支援Intel第8代Core處理器、提供Optane技術以及技嘉本身內建的多款規格,包括了可支援NVMe PCIe Gen3 x4的M.2插槽有2組、內建有ALC1220高品質音效控制IC、雙GigaLAN架構連線絕對不卡、Intel CNVi 2x2 802.11ac無線網路,以及支援至最高4K@60Hz HDMI 2.0等3顯示輸出,RGB Fusion、Smart Fan 5等等,另外,I/O Port還提供有Type-C插槽可直接使用,完全就是不只小而美、而且幾乎完全齊備的全功能Mini-ITX主機板。 從主機板本體上可以看到整個的布局設計,除了小板子的尺寸是Mini-ITX規格所以只看到配置1組PCIe x16外,其餘的也跟一般大板子沒啥差異。整體的設計可以看到在左下方晶片組與上面的Mosfet那邊都有加裝了黑色散熱片(Logo),採用了4+2相設計,DDR4 DIMM則是提供了2條,下方一整排則是有各項連接區,可以看到設計了4組的SATA插槽。音效採用的是Realtek ALC1220,網路部分則是提供了2組GbE的設計,透過正面的I211AT與背面的I219V這2顆網路晶片來達成雙網路不斷線模式(搭配cFosSpeed網際網路加速器)。 除了正面晶片組位置區有一組M.2插槽外,另一組則是設置在板子的背面,如果想要使用Intel Optane技術的玩家可以直接使用背面的M.2插槽。由於這片版本是有支援WiFi功能,透過內建的CNVi技術可以讓無線網路的功能發揮的更優秀(802.11ac Wave2 2T2R),小板子搭配無線模組,玩家使用起來會更方便。此外,還提供了雙HDMI (2.0a+1.4)以及DisplayPort影音輸出介面,方便玩家使用。 看過了板子本身的各項設計外,當然也來上機一下做點實測。這裡在設定上就不拿高階的i7來測了,試試如果搭配的是入門款的i3-8100呢?是不是也有不錯的表現。這裡挑選了第8代Core i3-8100以及G-SKILL DDR4-3200 8Gx2來做搭配,另外,凸顯外接顯示的部分,所以也挑了一片GTX 1070 Ti。接著就來看看這樣的組合在H370N WiFi上面有怎樣的效能吧! 透過CPU-Z可以看到這片板子的相關資料,採用的是i3-8100這顆處理器。從CPU-Z的Bench測試項目中可以看到單核與多核的表現,另外在CineBench R15上面也都有展現出應有的成績,與大板子的H370表現差異不大。這裡也順便測了一下AIDA64的成績,可以從Cache & Memory以及GPGPU的測試看到效能表現。 想要知道整體的表現則是由PCMark 7與PCMark 10來知悉。PCMark 7的部分有6627分,PCMark 10則是有5247分,兩項測試下的表現都還不錯。另外也簡單的測一下在3DMark下的狀況,Time SPY的項目裡面有得到6005分的成績,也算是GTX 1070 Ti的基本表現了。這部分雖然只做了簡單測試,但其實在實際上上機後有經過不斷的持續開機運作,來看其穩定度狀況如何,即便裝上了大片的GTX 1070 Ti,整體的穩定度與運作溫度並沒有因時間有太大變化,除了一路穩定運作狀態的持續了數天外,基本測試數據的表現也都維持差不多的成績。 技嘉在H370晶片組的部分,目前已推出有4款版本,AORUS Gaming 3 WiFi、HD3、D3H以及這次介紹的這款H370N WiFi,不論尺寸大小,都承襲一貫的「超耐久」設計,具備有超耐久抗硫電阻設計以延長使用壽命、超耐久網路元件防護採用25KV靜電保護與15KV防雷擊設計、超耐久DuraBlack黑化固態電容、超耐久PCIe 插槽防護裝甲設計、獨家DualBIOS技術、Smart Fan 5技術等,加上前面有提到的在板子上設置的多項特點以及電競RGB燈光特效的支援,都顯現了這片H370N WiFi的全功能設計並不遜色於其他3款產品,而且技嘉也率先響應了CEC 2019節能規範,讓功耗可以維持更低,展現其技術領先與獨特技術的一面。 想要組一台不那麼大體積的電腦嗎?想要省下更多空間卻不想要犧牲高效能嗎?想要擁有最新規格架構卻還能保有升級可能的迷你PC嗎?那這款H370N WiFi應該會是口袋名單之一,直接內建的WiFi功能讓使用者不須再另買無線網路裝置就能隨時享受無線的上網樂趣,有線狀態更是雙GbE的高速網路提供,上網不卡頓、打Game不Lag,還能夠透過背面M.2插槽來個Intel Optane加速,這麼多的優點,要下手的可得趕快行動!
-
2.5吋RGB閃亮多彩發光機種,T-Force Delta RGB SSD
Team新創電競品牌T-Force,先前相當積極投入RGB發光記憶體模組開發,近期更將觸角延伸至固態硬碟產品線,推出Delta RGB SSD(絢麗版)。T-Force首波發光固態硬碟,是鎖定仍占市場大宗的2.5吋、SATA 6Gb/s規格機種市場,事實上另外還有款燈光單色變化的Delta S RGB SSD(簡約版),供玩家依個人偏好來選購。 這兩者的本質結構相近,燈光效果發光面積占比高達5:3,T-Force特別強調這是業界首創。這並未使得產品機身厚度飆高,官方標示仍然在標準9.5mm規格內,即便是迷你電腦也能夠裝配。絢麗版特點在於發光模式,其RGB配置設計可以呈現1,680萬色,並以流光、混彩的模式發光,反觀簡約版每次只能呈現一種顏色。 其設計亦與四大主機板廠,也就是Asus Aura、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stic Light Sync、ASRock PlyChrome Sync等,燈光同步控制功能相容。只不過得藉由機身上的USB Micro B連接埠,搭配隨附轉接線連接至主機板的5V ADD_Header燈條插槽,而且相容主機板是以最近一年內推出的產品為主。 而在核心搭配組合方面,T-Force是選用SMI控制器解決方案,型號SM2258雖然並非最新產品,但是支援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檢查碼)已能和主流3D NAND做良好搭配。快閃記憶體則是來自Micron,解讀FBGA代碼得知為TLC 3D NAND類型顆粒,單一裸晶容量48GB(384Gb)。 全系列產品提供250GB、500GB、1TB等3種容量選擇,可看出預留空間(Over-provisioning)占比是略高。以我們所收到的250GB容量版本為例,規格標示循序存取速度最高可達讀取560MB/s、寫入500MB/s,而隨機存取則為讀取90000IOPS、寫入80000IOPS,這系列產品性能較佳者為1TB版本。 Delta RGB SSD(絢麗版)具備RGB發光,又相容於幾大主機板廠的燈光同步功能,現階段少有同性質競爭產品。如果你對RGB燈光有所偏好,需求又正好是SATA 6Gb/s介面機種,是得以參考之。 廠商名稱:Team 廠商電話:02-8226-5000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電洽
-
超長顯卡的神器,高科技竹筷 !
你有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嗎?請趕快求助高科技竹筷。高科技竹筷,它不只可以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也可以進而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千萬不要等到主機板彎曲,開始出現接觸不良、掛掉才後悔莫及喔!!! 先前,小路克在PTT閒逛時,看到有網友在聊一個有趣的話題,「28CM的顯示卡,會不會斷掉或掉下來?」,的確,近年來顯示卡發展快速,效能越來越強,相對帶來的高溫與廢熱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市面上效能越強的顯示卡,通常長度越長,且散熱器越大,卡的重量也越重;根據網友表示,他剛剛安裝好人生第一張雙風扇28CM長的大型顯示卡,因為顯示卡只有固定2顆螺絲在機殼上,很擔心時間久了加上地心引力,顯示卡會不會忽然斷掉或是掉下來。 當然,研發顯示卡的廠商不可能不知道顯示卡過長與散熱器過重帶來的問題,長期使用下可能會造成顯示卡本身PCB因為重量很變形的問題,所以市面上有部分廠商開始在顯示卡本身加裝了防彎背板或是防彎邊條等等保護措施,來防止高階顯示卡長期插在主機板上,因為受到地心引力而造成顯示卡板彎情況。然後,新一代的Intel 100系列、X99系列主機板,開始出現了針對PCIe x16插槽的不鏽鋼強化裝甲,這就是為了防護插槽的全新設計! 不過,顯示卡的強化背板,並不能完全解決,顯示卡自己本身過長過重,導致主機板彎曲的問題。這時候,還是得求助高科技竹筷喔!這怎麼說呢?這是因為,顯示卡的強化背板,是為了解決自己本身不彎曲,顯示卡自己仍然又長又重。這時候,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是有可能會把主機板的顯示卡插槽給折彎,進而造成主機板彎曲。當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時候,一開始會出現接觸不良的狀況,最後有可能出現短路,造成主機板掛掉的情形。高科技竹筷,就有辦法同時解決顯示卡本身彎曲,以及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導致主機板產生彎曲的問題。 但是終究不是每一家廠商都有做防彎保護措施,畢竟那也是成本之一,通常都要中高階以上等級的顯示卡,廠商才會加裝這樣的保護背板,所以小路克看到網友如此詢問真是心有戚戚焉,因為小路克家裡的顯示卡也是因為散熱器太長太重,PCB輕微的變形,雖然目前不影響使用,但是難保如果彎曲狀況繼續加劇,PCB上面的線路有可能會出現斷路,造成顯示卡功能不正常或是故障情況的發生。這時小路克看到下面回文的網友,講了一個有趣的名詞,高科技竹筷?小路克第一次聽到這個字眼,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呀? 說真的高科技竹筷是什麼東東,小路克還真的是第一次聽到,好奇心的驅使下,馬上在PTT上搜尋相關的文章,結果還真的有這種東西!有網友問「高科技竹筷」的八卦,並圖文並茂的解說高科技竹筷的使用方式,並解釋成本接近0,環保又方便,堪稱近年來筷子的高科技結晶呀! 小路克看了之後,立刻懂了高科技竹筷是怎麼回事了,原來這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環保竹筷,因為有很多網友家裡可能買的都是中低階顯示卡,並不會有高階顯示卡的防彎保護背板,但是有部分廠商一樣將顯示卡做的比較長且散熱器比較大,基於網路鄉民的DIY精神,出現了這種利用環保竹筷來頂住顯示卡與電腦機殼底部,利用支撐的原理,以避免顯示卡因為太重造成的PCB變形,進而造成顯示卡故障的發生。而且,這邊要注意,不只是又長又重的顯示卡,自己本身會產生彎曲,顯示卡自己會先掛掉,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會把主機板PCIe插槽給搞壞,進而造成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情形。也因此,高科技竹筷,可以一次解決顯示卡彎曲,以及主機板彎曲的問題! 針對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進而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顯示卡大廠憾訊,就有推出顯示卡千斤頂,可以用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不約而同的,顯示卡大廠HIS,也有推出顯示卡之稱架,這都是為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此外,還有很多業者,推出顯示卡千斤頂、顯示卡支撐架,可以上淘寶網去瞧瞧! 其實,不少顯示卡廠商,也是很體貼消費者。 就有業者嘉惠玩家、專業用戶,特別推出了限時活動,限時贈送好禮,可以免費獲得千斤頂一支。 小路克也馬上拿自己的電腦來進行試驗,發現真的可以有效的撐住顯示卡,真的如網路鄉民朋友所述,環保又便宜,而且如果擔心支撐點不夠,還可以多加幾根,幾乎是0成本呀!不過小路克在這邊要提醒一下想要使用此方式的朋友,因為你的顯示卡與機殼底部的高低會隨著您所使用的機殼而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低於竹筷的高度必須手動進行竹筷的裁切,如果您是使用更大一點的專業機殼,標準的竹筷高度可能不夠用,可能就必須要使用更長的筷子或是其他東西來進行替代,不過,發明這種經濟又實用的大絕招,小路克只能說,PTT的鄉民真的是太強大了。高科技竹筷,真的是對付笨重顯示卡的神兵利器喔!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高科技竹筷,對付笨重顯示卡的神兵利器!
你有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嗎?請趕快求助高科技竹筷。高科技竹筷,它不只可以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也可以進而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千萬不要等到主機板彎曲,開始出現接觸不良、掛掉才後悔莫及喔!!! 先前,小路克在PTT閒逛時,看到有網友在聊一個有趣的話題,「28CM的顯示卡,會不會斷掉或掉下來?」,的確,近年來顯示卡發展快速,效能越來越強,相對帶來的高溫與廢熱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市面上效能越強的顯示卡,通常長度越長,且散熱器越大,卡的重量也越重;根據網友表示,他剛剛安裝好人生第一張雙風扇28CM長的大型顯示卡,因為顯示卡只有固定2顆螺絲在機殼上,很擔心時間久了加上地心引力,顯示卡會不會忽然斷掉或是掉下來。 當然,研發顯示卡的廠商不可能不知道顯示卡過長與散熱器過重帶來的問題,長期使用下可能會造成顯示卡本身PCB因為重量很變形的問題,所以市面上有部分廠商開始在顯示卡本身加裝了防彎背板或是防彎邊條等等保護措施,來防止高階顯示卡長期插在主機板上,因為受到地心引力而造成顯示卡板彎情況。然後,新一代的Intel 100系列、X99系列主機板,開始出現了針對PCIe x16插槽的不鏽鋼強化裝甲,這就是為了防護插槽的全新設計! 不過,顯示卡的強化背板,並不能完全解決,顯示卡自己本身過長過重,導致主機板彎曲的問題。這時候,還是得求助高科技竹筷喔!這怎麼說呢?這是因為,顯示卡的強化背板,是為了解決自己本身不彎曲,顯示卡自己仍然又長又重。這時候,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是有可能會把主機板的顯示卡插槽給折彎,進而造成主機板彎曲。當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時候,一開始會出現接觸不良的狀況,最後有可能出現短路,造成主機板掛掉的情形。高科技竹筷,就有辦法同時解決顯示卡本身彎曲,以及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導致主機板產生彎曲的問題。 但是終究不是每一家廠商都有做防彎保護措施,畢竟那也是成本之一,通常都要中高階以上等級的顯示卡,廠商才會加裝這樣的保護背板,所以小路克看到網友如此詢問真是心有戚戚焉,因為小路克家裡的顯示卡也是因為散熱器太長太重,PCB輕微的變形,雖然目前不影響使用,但是難保如果彎曲狀況繼續加劇,PCB上面的線路有可能會出現斷路,造成顯示卡功能不正常或是故障情況的發生。這時小路克看到下面回文的網友,講了一個有趣的名詞,高科技竹筷?小路克第一次聽到這個字眼,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呀? 說真的高科技竹筷是什麼東東,小路克還真的是第一次聽到,好奇心的驅使下,馬上在PTT上搜尋相關的文章,結果還真的有這種東西!有網友問「高科技竹筷」的八卦,並圖文並茂的解說高科技竹筷的使用方式,並解釋成本接近0,環保又方便,堪稱近年來筷子的高科技結晶呀! 小路克看了之後,立刻懂了高科技竹筷是怎麼回事了,原來這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環保竹筷,因為有很多網友家裡可能買的都是中低階顯示卡,並不會有高階顯示卡的防彎保護背板,但是有部分廠商一樣將顯示卡做的比較長且散熱器比較大,基於網路鄉民的DIY精神,出現了這種利用環保竹筷來頂住顯示卡與電腦機殼底部,利用支撐的原理,以避免顯示卡因為太重造成的PCB變形,進而造成顯示卡故障的發生。而且,這邊要注意,不只是又長又重的顯示卡,自己本身會產生彎曲,顯示卡自己會先掛掉,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會把主機板PCIe插槽給搞壞,進而造成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情形。也因此,高科技竹筷,可以一次解決顯示卡彎曲,以及主機板彎曲的問題! 針對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進而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顯示卡大廠憾訊,就有推出顯示卡千斤頂,可以用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不約而同的,顯示卡大廠HIS,也有推出顯示卡之稱架,這都是為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此外,還有很多業者,推出顯示卡千斤頂、顯示卡支撐架,可以上淘寶網去瞧瞧! 其實,不少顯示卡廠商,也是很體貼消費者。 就有業者嘉惠玩家、專業用戶,特別推出了限時活動,限時贈送好禮,可以免費獲得千斤頂一支。 小路克也馬上拿自己的電腦來進行試驗,發現真的可以有效的撐住顯示卡,真的如網路鄉民朋友所述,環保又便宜,而且如果擔心支撐點不夠,還可以多加幾根,幾乎是0成本呀!不過小路克在這邊要提醒一下想要使用此方式的朋友,因為你的顯示卡與機殼底部的高低會隨著您所使用的機殼而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低於竹筷的高度必須手動進行竹筷的裁切,如果您是使用更大一點的專業機殼,標準的竹筷高度可能不夠用,可能就必須要使用更長的筷子或是其他東西來進行替代,不過,發明這種經濟又實用的大絕招,小路克只能說,PTT的鄉民真的是太強大了。高科技竹筷,真的是對付笨重顯示卡的神兵利器喔!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